據統計,我國成年糖尿病患者數量超過1億,占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如何解決糖尿病,高血壓這類慢性病的長期健康管理已經成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
近期,北京一家公司聯合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經過7年研發出一款無創生理體征檢測儀(以下稱“無創血糖檢測儀”),該儀器實現測血糖像測體溫一樣簡單。無創血糖檢測儀由 11個不同功能的傳感器集成在一個指夾中形成傳感器陣列,通過對多種生理參數測量,計算出血糖含量。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證實,該產品得到的數據與目前臨床使用的靜脈血漿血糖測量方法的結果一致性達到了 97.76%,而與家庭常用的指尖血血糖儀比較,一致性更是達到了 99.1%。
據悉,研發此款儀器的公司已經獲得首輪數百萬美金的融資。該筆資金將被用于智能體征數據管理系統的搭建,包括血壓、心電圖等體征參數的集成,以及針對特殊人群可穿戴檢測設備的研發。最終呈獻給患者的將是一臺無創智能體征檢測設備。
告別扎手指時代
傳統血糖檢測方式是用針刺破手指,將指尖的血滴到試紙條上,再放入血糖儀,讀取血糖值??以上是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血糖儀測量血糖的通用步驟。如果一個糖尿病患者每天進行7次標準的血糖檢測,那么一年要承受超過 2500 次扎手指的痛苦,這種痛苦是非常難以忍受的?!叭绻幸环N無創傷,又精準的血糖儀,那么就算一天測量多次都沒問題” ,這是每一位“老糖友”的心聲。
告別“無據可查”的時代
雖然慢性病患者經常自測血糖血壓,但普遍缺乏定期記錄的意識導致這些基礎數據的缺失,進而導致醫生無法進行有效診斷。同時,患者是否按照醫生的處方定時定量服藥,是否遵照醫生的指導控制飲食積極運動,戒除吸煙酗酒、晚睡晚起生活無規律等不良生活習慣以配合治療等等,也沒有可查的記錄。上述信息的缺失給醫生全面了解患者、制定及實施診療方案帶來了障礙。
有了無創血糖檢測儀后,醫生依據大數據系統記錄的服藥日記、自測結果、飲食記錄、運動日記等,掌握患者自我管理的狀態。醫生將不只是根據每次就診時的斷片化的檢查結果做出判斷,而是還能從患者日常生活管理中了解更多影響治療的因素,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診療方案。
告別“無效可查”的時代
療效評價是慢病健康管理的核心要素,但面對現有方式日積月累形成的檢測報告,醫生很難了解患者的實時情況并準確評估判斷治療效果。無創血糖檢測儀可提供圖標、曲線等多角度多方式的形象化表達手段,直觀顯示與治療密切相關的系列指標的變化。
據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此款產品有望于2018年投向市場。該產品的商業模式將完全有別于傳統醫療器械的商業模式,以硬件設備作為人體體征數據入口,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包括健康管理方案,健康咨詢,醫療資源對接,營養配餐、運動建議等,甚至可以為健康人群提供類似服務。基于無創檢測技術獲取人體體征數據而進行健康管理的時代來臨了。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