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發展現狀 (2004-09-30)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321
建筑及住宅小區不能打著“智能化”的牌子,卻沒有相應的設施。北京市質量技監局最近出臺的《建筑及住宅小區智能化工程檢測驗收規范》,為規范首都智能化建筑質量加了一把“鎖”。
這項于今年1月底出臺的《建筑及住宅小區智能化工程檢測驗收規范》,在制定過程中,從首都信息化工程建設實際出發,吸收國家或行業標準,特別是有關技術法規,堅持與國際技術接軌,抓住建筑智能化主體技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的相關工程系統技術檢測與驗收規范。已于2月20日正式實施。
據上海有關單位對某地區智能大廈的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進行調查顯示:僅有20%的系統監控運行正常,45%尚可使用,35%的系統長年癱瘓,無人修理以致棄而不用。目前,智能工程不智能在全國已成為普遍現象。我國建筑智能化產業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賓館、飯店逐漸擴展到寫字樓和大型建筑。據統計,目前我國智能化工程投資約占建設項目總投資的5%至8%,發達地區達10%。實驗表明,一個先進、適用的建筑智能化系統,可節省人力30%,設備、電、燃氣綜合能耗可減少25%至30%,并全面提高物業的綜合服務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建筑智能化事業仍處于初級階段。據一項專題調查顯示,1999年至2001年,深圳每年房地產開發面積為600萬至700萬平方米,其中樓盤中具備智能化的占96%。但大多數智能化水平低,主要表現在:智能化技術整體應用水平不高;各地技術發展不平衡;國內相關技術產品(系統)開發嚴重滯后;無論是產品還是工程本身都缺乏監督和管理。這也是目前全國智能化建筑普遍存在的問題。
《規范》中的建筑智能化工程主要由“智能化系統集成”、“計算機網絡”、“通信網絡”3大系統組成。其中,“智能化系統集成”包括“安全防范”、“建筑設備監控”、“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3部分;“計算機網絡”包括“辦公自動化”、“物業管理”等3部分;“通信網絡”包括有線電視、衛星電視、視頻會議”及“廣播”兩部分。
此《規范》專門對智能化工程系統關鍵產品質量檢測作出規定。要求智能化工程所采購的產品應符合(國際、行業和企業)相關標準;智能化工程應采購列入強制性認證目錄和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上網的產品,應有進網許可證。
在發揮工程質量監管中,《規范》專門提出了工程檢測與驗收要求。工程應該在合法的驗收機構組織下,提出驗收大綱、驗收條件并按驗收程序進行驗收及提出驗收結論。不合格項目應在限期內做出整改,直至驗收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