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將被傳感器所取代 (2004-08-24)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412
十年后,我們現在概念中的電腦都將被歷史拋棄,人們將只能在博物館、垃圾站或者廢舊的倉庫中才能看到它們。事實上,根據Gartner的專家預測,目前通過電腦傳遞的各種數字信息和服務,在十年后將會通過各種其它渠道傳遞給我們。不論是公用電話亭、飛機座椅、報紙還是其它什么新設備,都能夠像現在的電腦那樣傳遞信息。
在ITxpo 2004上,Gartner的Tom Austin表示,下一代的信息處理技術的中心將是網絡。它將會變得空前的普及和私人化,用戶可以通過支付費用享受所需的服務。
在未來,自我組織和管理的網絡將會被由上百億的無線頻率識別(RFID)傳感器或其它智能設備產生的信息撐爆,此時需要一種新的、事件驅動的、被Gartner稱為"tera"的架構。據Austin說:"tera架構每秒必須有能力處理TB級的數據量。"這種tera架構集成了智能傳感器網絡和事件驅動的數據,并將在未來5-10年內變得非常普及。
當然,想要用沙子一樣松散的傳感器管理整個世界,還需要一種全新的、可以自動發現并組織網絡的操作系統,Austin說。比如TinyOS就是專為那些可以組成小型網絡的傳感器設計的操作系統,這些傳感器的CPU功率很低,并且通常只帶有幾KB的RAM?!?
在未來,傳感器網絡會改變業務和供應鏈的形式,它將覆蓋范圍從醫療到運輸等各個方面。比如目前,RFID可以用于跟蹤遠洋運輸的集裝箱。而在未來,傳感器將集成在貨物中,可以監視貨物的溫度、振動情況、損壞情況等參數,以便確定食品的新鮮程度或跟蹤商品從運輸到入庫再到上架的全過程?!?
不過Gartner也許對RFID技術的成熟度過于樂觀了。全球連鎖超市沃爾瑪是支持RFID的先鋒,但它將傳感器應用到供應鏈上的計劃也由于一些計算上的問題而被迫延遲了。另外在應用新技術時,業務組織上面的臨問題并不比真正的技術問題輕松?!?
Austin說,更小更便宜的傳感器之所以能應用于智能網絡,完全依靠了兩種網絡技術的突破:超寬帶技術和WiMax(802.16)。超寬帶技術使得大量的手機可以進行快速的無線連接,而WiMax則可以在30英里范圍內提供每秒70MB的數據流量。
據Gartner分析,到了2015年,大部分物品上都會有被動式的識別標簽,它們可以被自動識別和定位。樂觀的估計,智能無線網絡和感應設備的成本不會超過50美分。傳感器采用低功耗CPU,集成無線和傳感芯片、特定的網絡算法,并將通過電磁輻射獲得能源。另外,我們目前所使用的這種電腦,將會被徹底淘汰?!?
當然,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隨之而來的就是數據的隱私問題。而目前仍有很多人對此不甚重視。
Gartner的副總裁Mark Raskino說,企業需要通過分析大量的客戶交互信息來預測客戶的需求,而未來十年,傳感器的普及將有效的改善數據的收集情況。
Mark Raskino舉了個簡單的例子,講述Yahoo如何通過分析大量的電影數據從而以95%的準確度估算出了新電影的票房情況。他還說,企業應該對分析軟件進行投資,以此對公眾網以及來自各個傳感器的數據進行精確的科學分析?!?
展望未來十到二十年,每個人或物上都會帶有標示身份的傳感器,我們都生活在警察和法律的監督下,享受作為"用戶"的權利?!?
"我們每個人都是巨大數據量中的一部分" Gartner的分析員Andy Kyte 說,"問題是誰會得到我們的數據,以及如何利用我們的數據。企業應該在隱私性上增加投資,以贏得用戶的信任。"他說"作為商業經營,你的用戶不得不信任你。在互聯網世界里,你可以欺騙大家一次,但僅有一次,因為網絡具有記憶功能,你將不會再有欺騙用戶的機會了。"
這方面的一個知名案例發生在本世紀初,一個叫作DigitalConvergence的公司生產了一種叫做CueCat的掃描儀,它可以直接將印刷品掃描到web上。但 DigitalConvergence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它沒有向用戶說明,每次使用掃描儀時,設備的使用情況都會被傳回公司。這個問題最終被美國隱私權保護組織發現并進行了曝光,從此 DigitalConvergence受到了各方面的指責。如今,這個公司已經不復存在了,唯一留下的就是幾個專利產品以及一個寫有"DigitalConvergence曾經擁有一個巨大的夢想"的Web頁面。
可以說,在一個真正互聯的世界,隱私問題才是最令人頭痛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