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量子信息實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04-07-05)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新華
瀏覽:2009
經過7年努力,我國科學家日前通過實驗,成功使一定空間范圍內的5個光子之間存在了“感應”效應,從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五粒子糾纏態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的實驗,這標志著我國在量子糾纏領域超越美、法和奧地利等國進入國際領先水平。
國際權威雜志《自然》1日發表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等完成的這一重大研究成果。這是34歲的潘建偉教授7年內第8次在《自然》上發表論文。國際同行評價說:“這是多粒子糾纏態實驗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將極大地推動量子糾錯和網絡化量子信息處理的實驗探索”、“是利用量子原理進行量子信息處理的一大突破?!绷孔有畔W告訴人們,在微觀世界里,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叫量子糾纏,被愛因斯坦稱為“遙遠地點間幽靈般的相互作用”??茖W家認為,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可成為具有超級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機和“萬無一失”量子保密系統的基礎。
為了進行遠距離的量子通信或量子態隱形傳輸,人們需要事先讓距離遙遠的兩地共同擁有最大的“量子糾纏態”。此前,幾個國際小組都在這一領域努力工作,實現了4個粒子的糾纏態,而5個粒子的糾纏態卻長期以來難以實現。
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攻克了種種技術難關。通過單光子探測器,科學家“觀察”到的特殊電脈沖現象表明: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5個粒子的量子糾纏態。
據悉,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力爭在10多公里長的距離內實現這一狀態,從而將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茖W家預計,隨著科技進展的加速突破,量子通信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有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