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計量沙龍

伽利略對計量科學的貢獻

發布時間:2016-09-27 作者:王勝利 來源: 瀏覽:3840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 王勝利

  伽利略(1564-1642)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力學家和天文學家,也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奠基者,早期對計量學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伽利略的全名是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薩城。他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不過,這位數學家卻反對自己的兒子學數學,他希望伽利略能夠成為一位醫生。因為在當時,醫生的收入是數學家收入的30倍,老伽利雷自然希望兒子能通過學醫而過上衣食豐饒的生活。

  1581年,根據父親的安排,伽利略17歲進入了比薩大學,成了一名醫學學生。但是命運似乎注定要跟老伽利雷開玩笑,在1583年伽利略聽了幾次關于歐幾里德幾何學的演講,又獨立做了些力學研究,發現自己不僅喜歡數學和科學,而且在這方面還頗有天分,于是他找到父親,希望父親能夠同意自己轉而學習自然科學。

  對伽利略的請求,老伽利雷雖然不太情愿,但還是勉強同意了伽利略去學自然科學。后來的事實證明,他的態度的這一轉變太值得后人慶幸了,雖然意大利因為他的這一決定少了一位醫道高明的醫生,但卻有了一位近代科學的奠基人。近代科學正是沿著伽利略開辟的道路發展起來的。

  說來也巧,伽利略對計量科學的第一個貢獻正是他在當醫學學生時做出來的,那是1581年的一天,伽利略到比薩的一個教堂做禮拜,千篇一律的宗教儀式使他覺得乏味,無意之間,他把目光投向了教堂里懸掛著的一盞吊燈。這盞吊燈在氣流的作用下來回擺動,它的擺動不太規則,有時是小圓弧,有時則劃過的圓弧稍大些。伽利略敏銳地注意到,不管其擺動幅度有什么變化,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卻總是相同的。為了證實自己的發現,他數著自己的脈搏做了測量,而且回到家里以后,又做了兩個同樣長度的擺,讓它們擺動,使其中一個擺動的幅度大,另一個擺動的幅度小。通過這樣的實驗,他證實了自己的發現:兩個擺擺動一次所需時間果然是一樣的。證實了這個發現之后,他經過鉆研,把擺做成了“脈搏計”,應用到測量病人的脈搏上去,受到當時醫生們的歡迎?!懊}搏計”成了他短暫的學醫期間對醫學所做出的貢獻。

  實際上,伽利略的發現有更深刻的意義,因為擺的這種等時性是近代機械鐘表制造的科學依據。當然,要把這一發現應用到鐘表制造上去,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對影響擺動的有關因素加以探討。例如,擺錘的重量、材料對擺動周期有什么影響?空氣的阻力對不同材料做成的擺錘的擺動有什么影響?擺線長短與擺動周期有什么關系?等等。伽利略用實驗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在用兩個擺做實驗時,他把一個擺系上用軟木做成的擺錘,而另一個則系上用鉛做成的擺錘,兩個擺的擺線長度是一樣的。當這兩個擺在同一時刻以同樣的方式開始擺動時,它們擺動的周期是一樣的,每次所經歷的弧長也相同。在多次擺動之后,二者的運動仍看不出明顯的差別。由此,伽利略得出結論說,擺的擺動周期跟擺錘的材料和重量沒有關系,空氣阻力對其也沒有多大作用。對同一個擺,伽利略又用改變擺線長度的方法,探討擺長與擺動周期的關系。經過反復實驗,他發現擺動周期跟擺長的平方根成正比。這些發現,使人們對單擺的擺動規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

  現在看來,伽利略做實驗時擺的擺動幅度一定不太大,因為擺的等時性僅僅在擺做沿旋輪線的運動時才成立,而在擺沿著弧線運動時不成立。但是在擺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二者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在小角度擺動的情況下,伽利略的發現仍然是正確的。

  擺的等時性的發現,使伽利略意識到有可能把它應用到機械鐘表的制造上。既然擺的擺動是等時的,只要讓擺跟時鐘機構結合起來,使擺不停地擺動,記下它擺動的次數,就能得到準確的時間。伽利略把這一設想告訴了他的兒子芬琴齊奧和學生維維安尼,讓他們動手研制擺鐘。他們繪制出了草圖,但還未等研制成功,芬琴齊奧就去世了,研制工作只好半途而廢。在伽利略去世十多年后,荷蘭科學家惠更斯根據伽利略的發現,成功地研制出了達到相當準確度的擺鐘。正是伽利略的發現,促成了近代時間計量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伽利略也是溫度計量的創始人。在伽利略之前,人們已經知道,溫度的變化會引起一些物體物態的變化。但人們從未實現過對溫度變化的定量測試,是伽利略最先做到了這一點。1593年伽利略在實驗中發明了能測量溫度變化的儀器,該儀器是利用空氣的熱脹冷縮效應制成的,它的主體是一根下端開口,上端呈泡狀的封閉玻璃管。使用時,該玻璃管的下端插在一個盛有水的容器中,玻璃管上標有刻度,當外界氣溫變化時,玻璃泡中的空氣就會相應地膨脹或收縮,于是玻璃管中的水就相應地下降或上升,其變化幅度通過玻璃管上的刻度可以表現出來,于是溫度的變化也就被定量地反映了出來。

   伽利略的溫度計還很原始。首先,在他的溫度計里,玻璃管中水柱長度的變化并不僅僅取決于外界氣溫的變化,它還會受到外界大氣壓變化的影響。再者,玻璃管上的刻度也比較隨意,沒有建立科學的溫標劃分,因而使用該溫度計測量溫度時,不能滿足計量對于標準化和統一化的要求。但無論如何,伽利略畢竟是應用空氣的熱脹冷縮效應定量測試溫度變化的第一人。他的嘗試,引起了人們對研制溫度計的熱情,這種熱情持久不衰,終于導致了科學的溫度計的誕生,導致了溫度計量的誕生。

  伽利略對計量的貢獻還不僅僅于此。1586年,伽利略寫成了《小天平》(1655年出版)一書,敘述了他創制的能夠迅速測量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學天平。1609年,他發明了望遠鏡,從而開創了天體空間方位精密測試的新紀元;為了否定亞里士多德學派關于空氣具有“輕”的性質的說法,他巧妙地測定了一定體積空氣的重量,從而為大氣壓學說的誕生準備了初步條件。他對計量的最大貢獻在于,他建立了數學和實驗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做出了一系列振聾發聵的科學發現,從而導致了近代科學的誕生。而近代計量是建立在近代科學基礎之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伽利略是近代計量的奠基人。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培訓通知 培訓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