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網 http://www.www.meettree106.com/
中國計量網——計量行業門戶網站
計量資訊速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計量沙龍

難忘記憶點滴

發布時間:2020-03-25 作者:203所 張龍貴 來源:本站 瀏覽:3484

203所晶體器件研究室研制的遙測高頻晶體元器件、電源低頻晶體元器件以及衛星信標高精密晶體元器件,為1970424日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航天日到來之際,張龍貴同志代表203所老一輩航天人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當年的艱苦歷程和成功的喜悅。


    1970年4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我們在遠離北京的軍墾農場的學員們和全國人民一樣,當衛星劃破長空,聽到熟悉、清脆《東方紅》樂曲時,都情不自禁的歡騰起來!大家互相擁抱,高興極了,當時不少學友都來問我:“星上有你們室的晶體吧?”我激動的大叫起來:“有,有呀!”

4月25日新華社向世界宣告中國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情況。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這其中頻率元器件就是203所的石英晶體。

石英晶體做為穩頻關鍵元件,衛星、火箭和地面跟蹤測試系統都少不了,部領導宋健、任新民曾多次指示:“石英晶體是關鍵元件,成敗關鍵”。1957年成立的203所石英晶體研制室,當時是為航天各型號提供所需石英晶體產品的唯一單位。1960年經歷了大發展,增加了不少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我是4月初來的。當時條件很差,工藝設備和測試儀表很少,在室主任、老專家高景浩的指導下,石英晶體工程組下分高、中、低和標準4個專業組。我和同年級同學陳仲倫負責低頻晶體的研制工作。大家都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邊干邊學,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都緊密配合。從1961年起我和老陳、王秀美工人師傅(1970年五一勞動節晚應邀去了天安門觀禮臺觀看了焰火,在天安門下觀禮臺上聆聽了衛星播出的東方紅樂曲)在一起先后研制多種低頻晶體。工作中,大家都任勞任怨,互相配合,加班加點習以為常,為了工作從不叫苦。1964年前工作條件很差,如在研制12.8千周和16千周晶體時,由于對其環境條件要求苛刻,對支架結構進行了多次設計和試驗,特別是耐振、耐沖擊動態要求高。每次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很辛苦,要把測試設備從西院搬運到東院例行試驗室,當時沒有現在的運送工具,推車怕振壞了儀表,每次全靠我和老陳一趟又一趟雙手托著走,生怕不小心磕著、碰著出了故障耽擱了試驗進度。最頭痛還是搬運從計算處借來的又重又大又笨的1兆周計數器,相當于現在的洗衣機大小,約150斤,還沒有轱轆。每次去做試驗都是我和老陳用大竹杠子來回抬,要輕起輕放,生怕它出事,一路真是提心吊膽呀。無數次的高頻振動,震耳欲聾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當時為了盡早完成任務,做到元件先行,很少考慮個人得失。工藝王師傅配合非常好,不斷反反復復的制作與改進,從不厭煩,每次都精心操作保證質量,總是提前完成任務。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各型號需要的幾種低頻晶體的研制都按時完成了任務。

今天回想起來,我們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初期做了一點點貢獻,深感是一種光榮,老陳在九泉之下也一定很安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我國航天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大增強了我國國威和軍威,做為一個航天人也很自豪?,F在203所石英晶體元器件室先后經過幾次技術改造,通過大家的努力,不論是研制生產手段還是產品種類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更好的為我國航天事業服務,望各位同志加油,再加油!

分享到:
通知 點擊查看 點擊查看
公告 培訓通知 培訓通知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會員登陸
完善信息
找回密碼
av电影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