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ISO10012:2003)的實施
第七講 測量過程的實施
講授人: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秘書長 趙若江
一、測量過程的概念
1.測量過程是指:確定“量值”的一組操作
在企業的此類活動中除了數字的統計活動以外,大部分都是確定量值的活動,都可以稱為“測量”和“測量過程”。因此,ISO10012特別說明在本標準中的“測量過程”適用于實際的測量過程(例如在設計、檢測、生產和檢驗中的測量活動)。測量過程往往是需要使用測量設備來確定量值的。因此,如果沒有使用測量設備而統計或數出來的,一般可以被認為不屬于測量;凡使用了測量設備的,一般可以認為是屬于確定量值的測量。當然,測量設備也包括一些軟件。
2.測量過程采用了“過程方法”
把測量看成一個“過程”將有助于提高和保證測量結果的有效性。把測量活動看成一個“過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測量的最終結果,而且更加關心的是測量的過程,也包括“測量過程”的控制。只有把測量看成是“過程”,才能把問題控制在最開始到最終的全過程中,才能從一開始到最終測量結果的全過程都加以控制從而產生最佳結果。“測量過程”的概念是把測量當作一個完整的過程看待,這一過程從分析測量的依據、測量設備的溯源性和校準開始,通過必要的驗證和計量人員保證,符合要求的工作場所和工作條件等,才能獲得準確可靠的測試結果。
二、測量過程的策劃
1.測量過程的策劃
為了對測量過程實施有效的管理,確保測量的結果滿足規定的計量要求,應對測量過程進行策劃。通過策劃,明確實現測量過程的各個階段和測量過程的組織管理;明確測量過程規范的要求和測量過程應識別和考慮的影響量;明確測量體系所覆蓋的測量過程和控制程度等。
(1)確定測量過程的組織管理
在明確測量過程的任務后,應根據任務的要求明確分工、職責、權限和相互之間的接口,這是對測量過程的管理要求。
(2)確定納入體系管理的測量過程和控制程度
根據顧客、組織和法律法規的要求,從總體上確定為確保滿足這些要求所需要的測量過程清單;分析這些測量的復雜程度和測量結果不正確可能產生的風險,確定對不同的測量過程所需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控制方法。
?、俑叨鹊臏y量過程控制包含:
關鍵性的測量系統
復雜的測量系統
保證生產安全的測量
由于測量結果不正確會引起后續的昂貴代價的測量
?、诜顷P鍵的簡單測量,如用手動量具測量機械零件,低級別的過程控制,如,用對測量設備的一般控制程序就足夠了。
2.測量過程的識別
(1)識別現有過程及作用。每個部門應識別本部門有哪些測量過程,顧客是誰、顧客需求是什么,過程的輸入、輸出及活動是什么,過程的資源有哪些,過程的順序和接口,過程的責任部門和相關部門過程的職責和權限,影響測量的關鍵因素,過程的特性和監視要求。通過現狀的調查,用過程方法來識別過程,并明確過程在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過程的分析。應對現有過程進行分析,過程是否滿足了顧客要求,過程的目標,過程構架及其業績和能力,過程成本風險和利益,過程是否增值,過程的有效性,過程文件的適用性,過程接口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過程資源信息是否得到保證、過程監視和數據分析控制的有效性,通過過程分析對比,要找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對現有測量過程進行評價,需要哪些改進和提高。
3.測量過程的設計
測量過程應設計成能防止出現錯誤的測量結果,并確保能迅速檢測出存在的問題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1)測量過程設計應確保測量過程活動方案或計劃的完善,以利于對測量過程的有效控制。
(2)通常在《測量管理手冊》中規定測量過程設計的活動方法與步驟。
(3)在編制測量過程管理程序時,應在程序中規定設計活動的具體方法和責任部門。
(4)設計的結果可以形成文件,通常以《測量過程項目計劃書》的形式給出設計方案。
[page_break]
4.確定測量過程的規范
測量過程規范是實施測量過程的技術文件,明確測量過程規范應包括的基本內容以及在制定規范時應識別和考慮的影響測量過程的各類影響量,這是對測量過程的技術要求。
測量過程規范應包括以下內容:
(1)測量的參數及允許的測量不確定度。
(2)測量的頻次。
(3)測量設備及標志。
(4)測量程序。
(5)測量軟件。
(6)環境條件。
(7)操作者能力。
(8)其他影響測量結果可靠性的因素。
測量過程規范的形式可以參考有關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5.測定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
應測定測量過程的各性能特性,確定測量過程是否滿足預期的計量要求性能特性如測量不確定度等。測量過程的性能特性主要包括:
——測量不確定度。
——穩定性。
——最大允許誤差。
——重復性。
——復現性。
——操作者的技能水平。
以及對測量過程可能是重要的其他特性。
6.過程的有效確認
(1)有效確認的概念
通過提供測量過程能夠滿足預期使用要求的客觀證據,如通過評定測量過程的不確定度,對測量過程已經滿足規定的預期使用要求的有效確認活動。
(2)有效確認的時機
對測量過程的有效確認應該在完成了對測量過程的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價之后,在測量過程投入使用前進行。
(3)有效確認的方法
?、倥c其他已經確認過程的結果進行比較。
?、谂c其他測量方法的結果進行比較。
?、弁ㄟ^對測量過程的性能特性進行評定和連續分析。
(4)有效性確認的參加人員
有效性確認工作應有明確測量過程預期使用要求的測量過程設計人員和測量過程的使用人員參加。相關部門所確定的內容,應由計量部門統一組織進行分析論證和協調,應形成文件或記錄,報最高管理者批準,作為組織建立文件的基礎。
(5)有效確認結果記錄以及后續跟蹤措施
有效確認結果應保持記錄,例如有效確認報告。
如果在確認中發現問題,不能滿足其預期的使用要求,應采取適當的措施解決,同時應予以記錄。
7.測量過程的實施和控制
在分析對比基礎上,對測量過程進行實施。要確定需求,建立過程的質量目標和要求,明確職責分工和接口及過程順序和關系,可采用流程圖、過程圖進行表述,確定監視點及其控制的準則和方法,確定需要制定哪些文件和記錄,如何確保資源和信息的獲得,如何收集數據,如何進行溝通及分析和評價過程結果的有效性,如何實施改進。 (未完待續)
圖1 測量過程實現流程圖
內容推薦
更多>20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