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計量是未來港口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為貫徹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關于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工作部署,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充分發揮“政策+技術”專業優勢,加強計量幫扶,精準助力天津港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
為服務天津港貿易結算、能源管理、安全防護、環境監測等方面計量工作,上世紀80年代,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計量中心站(以下簡稱天津港中心計量站)成立。該計量站是統一天津港部分量值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建站之初共有8個檢定室,目前僅存4個檢定室,且分設在4家天津港(集團)下屬公司,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港中心計量站機構復審工作一直處于擱置狀態。此外,站內人員配備不足,計量管理人員多由設備管理人員兼職,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計量檢定需求。
目前,天津港集團下屬30余家公司,有大量涉及安全和用于貿易結算的強制計量器具,2019年送檢天津市計量監督檢測科學研究院的儀器主要涉及尺類、雷達測速、電能表、接地電阻表、電接點壓力表、遠傳表、萬用表、乙炔表、壓力表等,共計465臺件套;今年1月至6月中旬,送檢量為232臺件套。只有加強儀器的計量檢定和計量監督管理,才能有效保障天津港安全運行、促進貿易便利化。此外,從長遠角度考慮,未來港口發展以安全、節能、環保為主要標桿,需要計量提供準確可靠的量值依據,在安全評價、節能減排、環保治理工作中,對相應狀況變化進行定量描述,一切以數據說話,比如預警系統的靈敏度、起重裝卸機的油耗、港口的粉塵濃度值和噪聲級等,監測港口運營生產各領域。
面對目前計量站能力與企業發展需求的不平衡現狀,天津港中心計量站整合重建與技術能力提升迫在眉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市市場監管委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幫扶小組,先后多次赴企業調研,針對天津港中心計量站計量能力現狀和具體需求,提出初步實施方案。市市場監管委黨組書記、主任林立軍帶隊,就提升計量技術能力、加強遠程計量、在線計量促進貿易結算便利化等工作提出設想,支持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高水平建設天津港中心計量站。
市市場監管委把幫助指導天津港中心計量站機構復審、整合重建作為重要基礎性工作,強化政策支持,指派專人與計量站對接,宣講復審工作相關政策,明確辦理流程、所需材料和時限要求等內容,并提供詳細的政策指導,幫助其加快進度,高效完成機構復審工作。針對該站計量標準老化、計量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指導其將原先分布在4個天津港(集團)下屬公司的檢定室進行集中整合,盡快恢復計量站原有計量標準的作用,維護現行計量標準的使用,提高技術能力,在滿足天津港計量工作的基礎上,逐步輻射港口相關產業計量測試需求,努力建成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市市場監管委積極提供技術服務,夯實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設計量基礎。指導國家水運工程檢測設備計量站和天津港中心計量站共建港航計量測試培訓基地,完善水下探測裝備計量體系,助推水下探測裝備產品國產化進程。為加強天津港計量技術力量,市市場監管委與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明確院企合作意向,擬在天津港港區內共建市計量院天津港分院,彌補目前天津港中心計量站的短板和不足,由市計量院直接提供計量技術支撐,將計量服務前移,在為天津港提供儀器送檢、現場檢定、業務咨詢等計量服務的同時,加強計量標準和計量能力建設,為計量人員提供專業培訓,為港口企業提供精準計量技術服務,在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天津港中心計量站的實力和水平。同時開展深度合作,以天津港中心計量站為依托,探索建立天津智慧港口產業計量中心,針對港口服務特點,將貨運計量和安全計量作為建設重點,在港口在線計量(不拆裝測量儀器)、現場計量等方面開展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支持港口產業專用測量儀器、測試設備的研制,不斷完善測量管理體系和相關產業參數量值溯源體系建設,制定全面、系統的港口計量保證方案,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計量新模式,逐步實現智慧化、遠程化、網絡化的港口計量體系,為建設綠色智慧港口提供現代化計量技術支撐,提升港口服務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自“政策+技術”精準幫扶企業行動開展以來,市市場監管委已深入企業4355戶次,解決問題2996個,減免服務性收費5447.83萬元,開展免費技術服務3968次,為企業開展不見面審批、審評、審查17.16萬次,頒發臨時(延長)許可157戶,應急注冊審批110戶,實施專利費用減繳7700萬元,開展專利優先審查248次,開展政策宣講440次,開展食品安全抽檢監測4099次,為天津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