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和制造開啟了人類社會文明之旅。然而,幾乎所有的工業發明和創造,都蘊藏著計量留下的足跡。
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研究并提出經典力學理論時,引入了物理量的概念。人們通過深入研究物理量,可以從中發現物體運動的規律。通過物理學的原理,人們發明出一系列用于測量物理量的新型實驗裝置,進而發明了用能源驅動的機械。18世紀以后,隨著人們用宏觀自然物體定義長度“米”、時間“秒”等物理量,使測量準確性顯著提高,也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奠定了技術基礎。此后,人們又借助測量工具,深化了對光和電等物理現象的認識,形成了電磁學理論。19世紀中期以后,電力驅動的機器以及電話、電報等通訊設備相繼被發明出來,由此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而在科學發現和技術革命的助力下,計量技術如虎添翼,人們將各種奇思妙想不斷轉化為測量工具,能夠深入物質內部,去觀察、發現和認識物質的本質和規律,不僅發現了電子,還發現了質子、中子,進而又發現了核聚變與核裂變等現象,由此開啟了人類利用物質內部能量的革命性歷程。今天,以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互聯網、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更廣泛應用為特點的新一輪世界性工業革命已悄然而至。在這場對21世紀人類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革命中,計量科技進步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和邁向工業強國助力。(來源:2016年全國計量科普知識庫)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7-15
2019-04-11
2019-04-10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