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的科技進步
發布時間:2016-09-13
作者:
來源:廣東計量協會
瀏覽:2147
俄羅斯著名科學家門捷列夫曾說過:“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人們每天都在進行各種不同的測量,測量數據是人類活動中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如果這種信息不夠準確可靠,就無法正確地認識事物,而計量就是關于測量的科學,是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也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統一度量衡的國家,并由此帶來了領先于世界長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1875年成立米制公約國際組織后,使各國的計量單位制得到統一,計量也因此跨入了新的歷史時期。20世紀中葉,以量子論和相對論為基礎的近代物理學取得巨大突破,把人類的觸角伸向了廣袤的宇宙,伸向了微觀物質層面,伸向了生命、神經、腦等認知器官,催生出核能、半導體以及大規模集成電路、激光、超導、網絡技術和新材料等大量的高新技術與產業,從而改變了人類現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使人類進入了知識經濟的新時代。
現代計量學最為突出的成就,就是以量子理論為基礎的微觀量子基準逐步取代宏觀實物基準。這一成就與相對論以及其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雙螺旋結構、板塊構造理論、計算機科學等科學理論共同確立了現代科學體系的基本結構,給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而且一直延續至今。
(來源上海市質量監督局計量知識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