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元帥曾說過:“科技要發展,計量須先行”。我國從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今天的“神舟”、“嫦娥”、“天宮”相繼翱翔太空,計量科技始終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助推器。
在火箭、衛星和飛船的制造中,從發射、運行到返回的每個環節,計量科學技術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火箭點火的那一瞬間,就是火箭發射成功與否最為關鍵的一瞬;火箭運行時的計量參數包括時間、速度、角度、溫度等,要求十分的精確,否則就無法實現自動控制。當衛星進入軌道,要使衛星能夠圍繞地球運轉,衛星的運行速度必須達到7.9km/s;衛星要擺脫地球的引力,其速度必須達到11.2km/s;要讓航天器脫離太陽系,其速度必須達到16.7km/s。而飛船在降落時,是以每秒鐘數千米的速度進入大氣層,在大氣阻力的作用下,速度會迅速下降。距地球15公里左右高度時,飛船的速度穩定在每秒200m左右,這時要依靠降落傘把速度降下來。當下降到10公里高度時,返回艙自動打開傘艙蓋,帶出引導傘再拉出減速傘,減速傘工作16秒時會與返回艙分離,同時拉出主傘,主傘使返回艙下降速度減至每秒8m至10m。飛船在即將著陸的一瞬間,也就是距地面1m時,4臺反推火箭應及時點火工作,使返回艙速度減至每秒2m以內,使航天員能夠安全著陸。這些都離不開對速度、距離、時間的精確計量。
可見,計量科技對于衛星發射的所有環節都極其重要,失之毫厘就會差之千里。正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沒有計量工作的現代化,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不可能的?!?nbsp; (來源上海市質量監督局計量知識電子書)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7-15
2019-04-11
2019-04-10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