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此次習近平主席訪英中英雙方所簽經貿合作項目,能源大單占據了最受矚目的中心位置,既因其數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更因其高含金量的技術品位。
角色互轉,奧妙何在?
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帶回的《英國核電項目投資協議》,是“全球民用核電歷史最久國家與民用核電增長最快國家間的聯手”(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語)。中廣核代表中國進軍老牌核電強國,賀禹表示,我們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在技術安全性和經濟性的競爭中能夠勝出才是關鍵。
按中廣核與法國電力聯合聲明,雙方在英國核能領域20年來最大項目欣克利角C核電站的合作建設、運營中,法電主導,中廣核參與,作為業主的英方看重的是“中廣核建設和運營核電站的卓越能力”;而到了其后續項目布拉德維爾B核電站,角色互轉為中廣核主導,法電參與,采用“華龍一號”技術,并以其示范項目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4號機組為參考電站。這樣的角色互換,奧妙何在?
“華龍一號技術安全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經濟性卻大幅優于國際其他堆型,這是核心優勢?!辟R禹介紹,競爭激烈的國際核電市場,除了政治外交因素外,比的就是技術安全性和經濟性;同等安全水平條件下,則是比造價。因為核電是民用產業,核電發展的最終效益就體現在為公眾提供安全、環保、廉價的電力上。
而中國現有成熟的核電裝備制造業也是競爭優勢不可或缺的一環。據悉,國內目前完全具備年產“二代 ”及以上核電裝備超過10個堆的能力。
足以應對福島類超設計基準事故的能力
作為中廣核和中核集團聯合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以“177組燃料組件堆芯”和“三個實體隔離的安全系列”為主要技術特征,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術標準,滿足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要求,滿足美國、歐洲三代技術標準。賀禹強調,它充分利用中國近30年來核電站設計、建設、運營所積累的寶貴經驗、技術和人才優勢,更充分考慮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國內外的經驗反饋,全面落實了核安全監管要求。同時充分依托業已成熟的國內核電裝備制造能力,采用經驗證的成熟技術,實現了集成創新。
以福島核事故超設計基準的極端工況為例,“華龍一號”設計采用雙層安全殼,可抵御大型商用飛機撞擊,大自由容積,提高設計基準事故和嚴重事故下的安全性;更采用能動與非能動技術結合,滿足“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電機組“從設計上實際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的可能性”的2020年遠景目標,與當前國際訂單最多的俄羅斯核電技術產品相比有競爭力,與當前三代主流機型相比具有明顯的經濟競爭力。
對中國能源需求前景的樂觀評估
訪英能源大單中,除兩國政府間有關民用核能、清潔能源等的一攬子合作協議外,英國石油(BP)和中國華電的《天然氣長期貿易協議》、中國石油與BP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也因產業鏈及市場涉及面廣而值得期待。
根據BP與華電協議,前者將向后者供應每年1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為期20年,總值高達100億美元。
此前一年,BP就與中國海油簽署了一份200億美元的雙倍大單:自2019年開始,向中國海油供應每年150萬噸LNG,期限亦為20年。
分析認為,華電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天然氣發電的企業之一,與BP的合作,不僅可以得到價格相對合適的LNG資源,更主要的是氣源變得長期穩定了,有利于發展燃氣電廠及在天然氣產業的更深遠布局。
BP對中國的持續投資來自其對中國能源需求前景的樂觀評估。BP中國總裁楊恒明表示,“BP分析,到2035年,中國的能源產量將增加47%,能源消費量將增長60%,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
數據顯示,價格因素或是吸引BP的更強勁動力:2015年11月中國進口LNG最新到岸報價為6.8美元/百萬英熱,遠高于近一周紐交所基準天然氣期貨價2.45美元?2.5美元/百萬英熱。相對近幾年歐洲和北美天然氣價格大幅疲軟,亞洲已成為LNG價格高地。
中國石油與BP的框架協議則涵蓋潛在的四川盆地頁巖氣勘探和開發項目、擬推進的中國油品銷售合資合作項目、碳排放交易及其他國際合作項目。BP方面表示,上述協議有望再增加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貿易價值。
此前,這兩家國際能源巨頭的合作領域涉及中國國內及海外:國內如中國石油的20000家加油站中,有500家擁有跟BP的雙品牌;海外如伊拉克戰后最大項目魯邁拉油田技術服務合同的成功執行。后者在初期備受同業指摘之后得到國際普遍贊譽,被中國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和BP首席執行官戴德利稱為“中國和英國在全球范圍內商業伙伴聯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