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化學研究所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其研究人員發現,高壓下的硫化氫會在零下70攝氏度時失去對電流的阻礙能力,超導臨界溫度的最高紀錄由此被刷新。
超導體在一定低溫條件下會出現電阻為零的現象。使超導體電阻為零的溫度,叫做超導臨界溫度。此前的紀錄是銅氧化物超導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最高,其中一種材料在高壓下的超導臨界溫度可達零下109攝氏度。
不過,德國科學家在新一期學術期刊《自然》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在150萬巴(約合148萬個標準大氣壓)的壓強下,硫化氫可在零下70攝氏度的“高溫”下呈現超導性。150萬巴的高壓相當于地核內部壓強的一半。
研究人員認為,硫化氫在高壓及較高溫度下呈現超導性主要與氫原子有關,并由此推測,攜帶氫原子較多的物質,其超導臨界溫度可能較高。目前,他們已針對純氫開展實驗,但要創造壓強巨大的環境非常困難。
迄今,硫化氫等傳統超導體的超導臨界溫度一直被認為低于零下234攝氏度,超導臨界溫度較高的銅氧化物屬于特殊的非傳統超導體。
研究人員表示,針對硫化氫的超導實驗不僅創下超導臨界溫度的最高紀錄,還首次驗證了超導臨界溫度較高的傳統超導體的存在。他們期待通過進一步研究,找到在常溫下也能電阻為零的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