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苯乙烯(styrene)行業計劃將苯乙烯作為可合理預期造成人類癌癥的物質添加至最新一期的《致癌物報告》(Report on Carcinogens,RoC)中。苯乙烯也將成為美國新增的8種致癌物質的其中一種公布于第12期《致癌物報告》,該報告由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門(HHS)以及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NIEHS)在6月10日公布。
美國國家毒理學規劃處(NTP)副主任John Bucher稱,苯乙烯被列入致癌名單,原因是有研究顯示受到該物質暴露影響的勞動者可能患上淋巴造血病理癌癥并使白血細胞受損。少量苯乙烯會從聚苯乙烯(polystyrene)及其他含苯乙烯的消費品中滲透出來而被人體吸收。但Bucher又強調,苯乙烯因其潛在的職業暴露水平而列入黑名單。
行業同時表示,備受質疑的甲醛由此前的“可合理預期的人類致癌物”正式修改為“已知人類致癌物”。據悉,甲醛在1981年的第2期報告中作為第一種可合理預期的人類致癌物被列入黑名單。目前已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高度暴露易使接觸者患上鼻咽癌和骨髓白血病等罕見癌癥。
另一種在第12期報告中被列為“已知致癌物”的物質為植物制劑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此外,除了苯乙烯,另外5種物質“可合理預期的人類致癌物”分別為:甜菌丹(capafol)、粉末與硬金屬中的鈷-碳化鎢(cobalt-tungsten carbide)、某些可吸入玻璃棉纖維、鄰-硝基甲苯(o-nitrotoluene)和黃樟素(riddelliine)。目前,第12期《致癌物報告》中的黑名單已經包括240種致癌物。
美國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NIEHS)和美國國家毒理學規劃處(NTP)表示,第12版《致癌物報告》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和癌癥風險信息來源。報告中的可合理預期的人類致癌物和已知致癌物對人類有一定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