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納米技術發展戰略大膽而謹慎 (2005-07-21)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新華
瀏覽:1078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早在1959年就曾預言:人類將可以根據意愿逐個地排列原子,制造出性能非同一般的產品。今天,費曼的預言不但已經成為現實,而且發展之迅速異乎尋常。歐盟專家預測,到2010年,納米技術的國際市場將達到1萬億歐元。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納米是一種尺度,1納米相當于千分之一微米,是3至4個原子排列在一起的長度。納米技術的研究尺寸范圍通常在1納米至100納米之間,正好是原子和分子的尺寸范圍,也是它們相互作用的空間??茖W家通過直接操縱和安排原子、分子來創造新型的納米材料,這些材料的特殊結構決定了它們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物理、化學性能。如在信息技術方面,納米材料的優勢不僅體現在體積小,而且還體現在傳輸速度快;在制藥技術方面,由于納米顆粒比人體細胞顆粒小得多,納米化藥物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的吸收率。
然而,如同所有新技術的發展,與納米技術產生效益同時而來的是各種未知風險。2003年1月,加拿大環保組織ETC發表了一份報告,首次提出了納米技術存在潛在的危險,描述了納米機器的自動復制和自由結合產生的自我催化反應,及其造成的無法挽回的毀滅世界的災難性場景。如果說ETC的描述多少有些聳人聽聞的話(歐盟科學家認為這種可能微乎其微),但這份報告的確給沉浸在憧憬納米技術發展前景喜悅中的科學家們敲響了警鐘:人為制造的納米顆粒進入空氣后是否會污染環境并對人體造成傷害?納米化藥物是否會由于化學鍵被打斷而生成自由基并產生藥物中原本不存在的有毒物質?添加納米材料的化妝品中的納米顆粒是否會進入人體細胞破壞基因?如此等等。
歐盟在第6個研究與科技發展框架計劃中(2002年至2004年)曾將發展納米技術作為重中之重,在這一領域的預算總額高達7億歐元,占整個框架計劃預算總額(13億歐元)的一半以上。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未知風險的潛在威脅,歐盟該何去何從?為此,歐盟委員會于2004年在整個歐盟范圍內展開了關于發展納米技術與預防危險的大辯論,最后終于得出了在加強風險研究的基礎上,繼續大力發展納米技術的結論,并于今年6月中旬公布了歐盟納米技術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在這份行動計劃中,歐盟委員會指出納米技術將是整個21世紀技術發展的關鍵,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以保證歐盟在納米技術研究與應用領域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這些措施包括繼續加強對納米技術研究的資金投入;鼓勵建立技術平臺,特別是加強在納米醫學、納米電子和納米化學等關鍵領域的橫向聯合;建設多個頂尖級研究中心及一個旨在加強支持歐洲研究人員參與世界競爭的機構;創造推動納米技術成果轉化的條件;成立一個納米技術數據庫;建立納米技術專利許可證管理體系;推動跨學科人才的教育與培養,以及鼓勵和資助納米技術研究成果的出版等。
為保證納米技術健康發展,避免給人類和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歐盟委員會在行動計劃中特別強調要在推廣納米技術應用的同時,加強對納米技術對環境、健康及安全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研究。歐盟委員會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機構負責人倫佐?托梅利尼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大膽而謹慎地發展納米技術是歐盟納米技術發展戰略的核心。“大膽”自不用說,這是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謹慎”則是要本著對公眾負責的精神,加大對納米技術發展潛在危險的研究。他強調指出,在進行納米技術防護研究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在這一領域的公眾對話和研究結果公開,以贏得人們對納米技術的信任。此外,還要加強在納米技術領域的立法,要求所有新的納米技術在應用于消費品生產以前都要接受安全性評估,以保證納米技術在尊重倫理、尊重環境的條件下健康發展。
因噎廢食是愚蠢的。面對巨大的市場和潛在的威脅,歐盟做出了大膽而謹慎的選擇。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正如歐盟負責科學和研究的委員波托奇尼克在公布歐盟納米技術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時所說:納米技術是一項正在蓬勃發展的學科,它可以為歐洲工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歐洲在納米技術領域位居世界前列,只有加大投入才能繼續立于不敗之地。但是,為了避免出現盲目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必須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