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次制備出高溫費米子超流體 (2005-06-29)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科技日報
瀏覽:1370
由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沃爾夫岡?克特勒主持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22日宣布,他們在世界上首次制備出了高溫費米子超流體,并實際觀測到了超流體的運動。
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將屬于費米子的鋰同位素鋰6的原子蒸氣冷卻到億分之五開(熱力學溫度單位,0開相當于零下273.15攝氏度,即絕對零度),并觀察到了超流體現象。在如此低溫條件下制備出的超流體稱為高溫費米子超流體確實有些奇怪,但克特勒解釋說,溫度隨著粒子的密度而增加,他們實現的蒸氣超流體臨界溫度,如果折算成固體金屬中粒子的密度就已高于室溫,是目前最高的臨界溫度。
自2001年以來,美國、奧地利、德國的多個研究小組報告說,將費米子在極低溫度下配對,可以表現出玻色子的特性。超流體是玻色子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現在世界上有多個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實現費米子的超流體態,而克特勒等人率先實現了突破。
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首先將鋰6蒸氣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左右,然后用一束紅外線激光將蒸氣團“固定”住,紅外線激光的電場和磁場使鋰6原子只能在原位振動。最后,研究人員用一束綠色激光在鋰6蒸氣團周圍繞行,帶著蒸氣團旋轉。今年4月份他們拍攝的一幅照片顯示,蒸氣團的樣子變得像奶酪一般,中間出現了整齊劃一的小孔,這是超流體狀態的獨特標志。物理學界高度評價這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