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文化??蜓?/p>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和良好文化條件。
2012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黨組發出《〈關于加強質檢文化建設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全系統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緊緊圍繞總局黨組提出的“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工作方針,結合質檢工作實際,加強質檢文化建設。
為進一步推動質檢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探索和總結計量文化促進計量工作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舉措,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計量文化與科學發展”征文活動。征文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各地質監部門、企業、高等院校等積極組織,廣泛參與。截至2012年6月底,共收到論文248篇,內容涉及計量文化與科學發展理論探討、計量文化建設成果展示、計量歷史文化知識介紹、計量文化雜談等多個方面。經組織專家認真評選,擇優評出了100篇獲獎作品,其中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30篇、優秀獎40篇。現特以其中的一、二等獎論文為主體,結集出版《中國計量文化??罚云谶M一步加強計量文化交流,促進計量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計量文化建設的有效開展。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計量司
2012年9月24日
中國計量文化專刊目錄信息
※ 序言
※ 文化報道
6 “計量文化與科學發展”征文活動獲獎名單揭曉 紀亮
12 同氣連枝 同聲相應
海峽兩岸度量衡制度文化研討會在秦皇故里召開 馬靖
14 海峽兩岸度量衡文化交流掠影
※ 文化綜述
15 許嘉璐談文化
19 淺析計量文化建設應主要遵循的三個基準 趙曉亮
22 計量文化建設的理念與行業特色高校的實踐路徑 何兆泉
25 計量文化散論 關增建
30 打造計量文化建設的綠洲 王芳
33 對加強計量文化建設的一些思考 安代芬
35 管窺計量文化之辯證底蘊 程建家
[page_break]
※ 計量文化與科學發展
37 從衣食住行到計量文化
——淺議民生計量在計量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付書新 黃軍峰
38 讓計量文化之花綻放 位志鵬
41 以文“化”人 科學發展 劉安妮
44 加強計量文化建設 促進計量工作科學發展 祝宏
47 對加強計量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黃萬明
49 簡述誠信計量的核心價值取向問題 陸福標
52 推進計量文化實踐 塑造誠信文化品牌 劉棣茜 李曉堅 李君
※ 計量機構文化建設
55 構建和諧計量文化 促進事業科學發展
山東省計量院文化建設成果顯著 林振強 鄧昱 韋靖
59 以文化引領技術機構發展 用創新提升計量事業追求
——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文化建設掠影 程濤 盛祖強 潘涵舜
62 外化于形 內化于心 固化于制 強化于行
以文化建設為軟實力 促進計量事業全面發展 高富榮
66 讓計量文化成為真正的生產力
——吉林省計量院計量文化與科學發展紀實 張文濤 祝宏
69 認識理解企業文化 研究建立院所文化 盧敬叁
72 以文化建設促計量事業科學發展 呂金華
75 以計量文化建設為引領 推動計量事業科學發展 秦宇 董宏斌 張柯
78 計量文化的構建重在以人為本 李文貴
82 夯實計量文化 助力科學發展 邱錫鳳
85 以文化為養分 筑百年之基業
——重慶市計量質檢院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謝清
88 通過計量文化熔合 發揮計量支撐作用 莫淑琴
91 建設計量特色文化 鑄就事業發展輝煌 盛祖強 顧曉婷
94 打造特色計量文化 提升機構綜合實力 孫小偉
96 樹質監文化理念 創科學發展征程
——新時期計量文化創建探索 王燕
99 計量技術機構如何構建文化體系 何水茂
101 詮釋“以誠計·用心量” 黃瑞良
105 用心計量 求準求精 優質服務 求誠求信
弘揚追求卓越、一絲不茍的計量文化 王明明
※ 計量文化基地
108 弘揚歷史文化 彰顯計量科學
——天津計量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綜述王立新 王強 艾學璞 侯明峰 馬寧 郭彤 沈媛
111 穿越古今時空 傳播計量文化 推進事業發展
——山東省計量院度量衡展廳簡介 曹瑞基 韋靖
114 知古明史 揚計量文化
——青島市國家質檢中心基地壁畫介紹 顧天舒
117 蔚縣建成河北省第一家度量衡展館 曹春芳
118 修正博物館度量衡展廳概況 修來富
※ 度量衡精文賞析
119 唐代度量衡賦初探 梁錫鋒
122 平權衡賦 劉禹錫
125 度賦 高邁
127 嘉量賦 敬括
※ 計量史話
129 《山海經》中的計量單位初探 劉繼義 曹瑞基
132 歷史名人的宣傳與計量文化建設 鄧智旺
135 戥秤的妙用——“隔水稱金法”研究 葉永峰
137 探索挖掘兩儀《律歷志》中隱含的中國古代計量起源的歷史信息 艾學璞 劉錫萍
※ 文化沙龍
140 計量文化的三個標志性特征 李瑞昌
141 計量拾貝 史子偉
142 讀《呂氏春秋》看古人計量 崔偉群
143 質監大樓賦
——獻給內江質監大樓落成并入駐 萬孟修
144 計量的啟迪 史子偉
※ 少數民族計量文化
145 少數民族的原生態計量方式 李愛偉整理
149 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計
——云南紅河哈尼族木刻分水計量制度的研究 劉勇
※ 度量衡瑰寶
151 中國古代度量衡瑰寶
※ 民間收藏
156 高若敏、葉永峰、鄭海生、崔省柱、池澄、周長年、盧躍則
※ 計量文化書目
159 度量衡文化相關書目資料
歡迎訂閱《中國計量文化???/strong>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