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4 我們共建一個家:幫助災后質監系統重建
7 關于加強計量監管確保奧運安全工作的通知
本刊報道
8 中國計量院發揮自身優勢 為災后重建作出貢獻 紀亮
9 維護災民利益 彰顯計量法制 陳建林
9 第二屆APEC/APLMF食品、農產品計量和產品安全國際研討會召開 鄭華欣
計量論壇
10 貿易、工業和社會對計量發展的需求以及國際計量局的作用(續) 宣泓譯
計量與奧運專題
15 奧運食品安全監測 趙珊 邵兵
17 奧運會與興奮劑檢測 徐銳鋒 戴新華 王衛華
20 奧運場館內空氣污染物計量 譚和平 孫登峰 方正
22 紫外輻射的準確計量與綠色奧運 代彩紅 李平 馮國進
23 公共安檢設備性能檢測評估 確保奧運“門神”的“視力” 李興東 萬國慶 吳慧利等
25 奧運與氣象計量 朱樂坤
26 奧運場館色溫與顯色性測量 馬煜 王煜 徐英盈等
28 奧運LED顯示屏光色參數的測量 劉慧
法制計量
29 我國推進土地面積法定計量單位的阻力及建議 趙建華
31 警惕預包裝商品計量超差 王林波 韓琳
32 地方動態
工程計量
34 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在制藥企業中的重要性 天津中新藥業第六中藥廠
36 大慶油田低產井計量適應性分析 徐建平
38 行業動態
能源計量
39 化工企業能源計量工作的要求
——貫徹GB/T21367-2008《化工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李世昌 劉澤樑
實驗室管理
42 環境監測實驗室的申訴管理 陳澤雄
43 參加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之心得 龔為民 辜明 王建新
44 苦練內功——質檢機構生存發展之本 寇麗云
45 實驗室動態
管理知識
46 計量管理基礎知識系列講座
第七講 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 王為農
49 新版《計量標準考核規范》系列講座
第二講 計量標準的考核要求 丁躍清 蕓珊 倪育才等
計量沙龍
53 懷念周恩來總理
——記總理來到計量院的三個夜晚 甘承德
54 針灸用“寸”的量值是因人而異的變數 徐佳秋
55 計量生涯中值得回味的一段經歷
——記電單位改值的前前后后 沈平子
現代計量儀器與技術
58 潛油泵殼體止口與內圓同軸度電子測量儀 丁新心 許連虎 袁怡寶
61 淺談水表遠傳抄表系統 朱先俊
63 環保節能的低電壓微功耗電磁流量計 王尚宏
標準物質與分析技術
67 聚合物濁度標準溶液的研制 劉俊杰 張文閣 祁欣
69 炭吸附劑標準物質的研制 程清俊 范志建 李建玲等
70 肉制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檢測方法 陸東曉 王曉東
校準與測試
72 論對全站型電子速測儀測距檢測數據處理的合理性 黃穌
74 標準液核查法:一等標準密度計組期間核查的新方法 韓建書 梁文軍
76 觸針式表面輪廓度測量儀校準方法探討 高建平 童云飛
78 孔板在過熱蒸汽變飽和蒸汽中的應用 許忠良
79 水表新國家標準各流量點的選取 干曼芝
80 孔尺的校準方法 龔云濤
81 氣體流量標準裝置氣源部分流量控制方法的應用 呂金華 岳遠朋
83 370A晶體管特性圖示儀校準方法探討 王勇 梁瓊崇
IT與計量 檢定、使用與調修 技術培訓 注:本信息只為方便本刊作者之用,不做為任何憑證。一切以雜志刊登為準!
誤差與不確定度
86 基于田口方法推導儀器的測量不確定度 姚業峰 張明
88 測量儀器示值誤差的不確定度及其應用 盧濟深
91 過熱蒸汽變為飽和狀態時的流量計量誤差分析 楊俊寶 馬莉 張國良
93 正弦規兩圓柱磨損對綜合誤差的影響 賈曉杰
94 醫用診斷X輻射源輻射輸出的空氣比釋動能率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翁祖文
96 工業鉑熱電阻溫度電阻值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張建偉 孫景斌 趙炳先
98 針織物頂破強力測試的不確定度分析 張卓 李淳 李慧
101 基于MFC框架和Oracle 9i技術的電能量計量管理系統設計 劉英霞
103 分布式能源計量微機管理系統 朱本榮 李洪偉
106 水準儀i角室內檢定方法探討 羅官德 黃智 閔學鵬等
108 砝碼數據處理中的質量值控制舉例 裴愛華
109 眼鏡中的計量 方天鳳 李衛國 梁輝
110 壓力表上限允差的再認識及建議 劉景利
111 醫用診斷X射線輻射源焦點的檢定技術及注意事項 韋翠英
112 千分尺校對棒檢定方法 呂振剛
113 XJ4810型圖示儀故障分析與維修三例 王存軍 付紅
114 一種有助于一次性完成注油的注油器 史曉光
115 電磁流量計常見故障分析 欒波
116 質量流量計在原油計量中的應用分析 王蘭棟
119 ECG-6511心電圖機故障分析兩例 劉君明
119 千分尺修理方法要點 倪靜
120 電磁流量計使用的研究 姜喜霞 王教良 謝慶
123 光干涉式甲烷測定器干涉條紋超差的原因分析 高禾
124 JJG178-2007《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檢定規程解讀 李潞銘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