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布署的在全國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深化國家及自治區市場局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內蒙古市場監管局研究并部署在全區內開展打擊“鬼秤”專項行動。制定了八項舉措,迅速推進。
一是及時召開推進會,迅速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印發《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關于繼續加強集貿市場、道路交通、加油站三大領域在用強檢計量器具專項監督檢查的通知》,明確重點任務,提出實現目標。2024年6月4日,召開全區整治“鬼秤”專項監督檢查視頻推進會,3次全區同步統一時間,統一范圍對電子計價秤市場開展雷霆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使用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超檢定周期、具有作弊功能電子計價秤等計量違法行為,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強大的震懾力,營造綜合整治良好氛圍。
二是創新建立健全工作監管機制,形成監管合力。采取專項監督檢查+檢定服務+計量宣傳教育+計量誠信自我承諾+明察暗訪+主動向社會征集計量作弊線索+雷霆行動+手機變砝碼+日常監管等方式。建立“季”調度工作機制,在增強市場監管部門內部合作基礎上,主動深化與公安、城管等相關部門的協同聯動,消除監管盲區。建立廳級聯席會議制度、溝通協調機制,積極開展聯合執法,實現信息互通共享、結果互用共認,形成全社會監管合力。
三是組織明察暗訪,加強正向宣傳曝光典型案例。開展對集貿市場、海鮮飯店,商場超市、早市夜市流動商戶等領域的暗訪活動,發計量宣傳知識手冊,向群眾普及有關計量器具防作弊知識,切實提高群眾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多種媒體正面對計量作弊等違法行為進行曝光,有力地震懾了不法企業和不法分子。
四是完善分類監管措施,強化經營者和主辦者的自主管理意識。對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店等相對固定的經營場,要嚴格依據《計量法》和《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引導主辦者和經營者制定計量管理及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制度,建立計量器具管理臺帳和計量違法行為處罰機制,依法配備計量管理人員和設立公平秤,定期開展自檢自查,落實強檢計量器具登記造冊、向當地市場監管備案制度,強化經營者和主辦者的自主管理意識。
五是加大社會監督,暢通老百姓投訴舉報渠道。12345投訴熱線方便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形成強大的社會監督網。高度關注投訴舉報情況,及時回應,加強分析匯總,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六是加強輿情應對主動出擊,向社會征集計量作弊線索,讓老百姓知道市場有人管。加強工作輿情應急處置,正面引導,發生輿情,及時溝通,迅速跟進,將輿情降低至可控范圍內,對紅旗街海鮮事件及時應對,加強正向發聲和,做到輿情相關事件件件有回應。網紅到呼和浩特輿情也相對平穩。8月開始,計量處再次向社會廣泛征集計量作弊線索,赤峰等地的群眾舉報線索,立即處置,讓老百姓知道市場有人管,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計量舉報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維護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市場計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七是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建立計量監管執法鐵軍。利用好內蒙古計量人才實訓工作站,抓好培訓,培訓了一支40人左右的計量執法鐵軍,開展計量加油機(電子計價秤)防作弊實訓培訓,加強計量監管及執法隊伍建設,形成全區日常監管檢查合力。
八是手機變砝碼,購物更放心。同時開展手機變砝碼活動,把手機稱重作為便攜式砝碼,讓老百姓可以快速識別計量作弊行為。
截止目前,全區共出動執法人員22400人(次)、檢查市場主體11900家、檢查電子計價秤36655臺,查處不合格電子計價秤196臺,查處計量違法行為164件,罰沒款90680元。創新監管模式,進一步建立長效計量監管機制。在此次專項整治中,建立健全了電子計價秤管理制度,通過了《商品交易場所公平秤設置與管理規范》審評,注重加強對在用計量器具的長效監管機制建設。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在計量器具的流通和使用環節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誠信計量自我承諾制,增強了經營者的誠信計量意識,落實了經營者的計量主體責任,切實鞏固了專項整治的工作成效。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3-12
2025-03-04
2024-11-20
2024-11-15
2024-09-14
2024-09-11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