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檢測市場需加強管理 (2004-11-02)
發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728
被喻為建設工程實物質量真實反映的上海檢測單位現狀如何?不久前的一項動態檢查露出真相:良莠不齊。大多數對外檢測單位能遵守國家和上海有關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的法律、法規,按規范和標準要求開展檢測業務工作,全市檢測質量基本受控。但也有一些檢測單位竟敢冒行業之大不韙,弄虛作假出具假報告,亟待整治。
此次檢查是上海質量月系列活動之一。目前,上海擁有對外檢測業務資質的檢測單位117家。檢查組由上海市建設工程安質監總站、市檢測中心、市檢測行業協會及相關專家組成,共抽查了室內環境、建材、鋼結構、基樁檢測等專業的20家檢測單位。其中室內環境質量檢測單位10家,建材檢測單位4家,鋼結構檢測單位3家,基樁檢測單位3家。檢查的內容包括試驗室環境、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素質等方面。重點為檢測工作質量和檢測行為規范。從檢查結果來看,一些檢測單位能夠守法和誠信經營。如上海新地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檢測站能對照質量手冊進行管理,檢測行為規范,并重視對檢測技術力量的培訓,人員素質普遍提高。一些過去管理存在薄弱環節的單位亦有明顯改觀。如上海源正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試驗室嚴格把好儀器設備管理關,記錄認真;上海儀表電子工業環境監測站加強了對環境設備的改造和置換,面貌煥然一新,更適應了檢測工作的需要。
自然,上海的檢測市場也存在著“害群之馬”,一些單位的檢測工作弄虛作假,出具虛假報告就是典型“病癥”。如上海市室內裝飾質量監督檢驗站所作室內環境質量檢測僅檢TVOC含量一個參數(未測苯、氨、甲醛、氡),便出具符合一類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質量檢測的完整報告。更為嚴重的是,不同工程的檢測報告套用相同的檢測數據,而且同一樣品同一檢測項目歸檔的原始記錄與電腦存儲的記錄也不一致。同時還發現有關檢測人員不按有關標準進行檢測,在4分鐘內完成28個甲醛樣品的比色操作。而有些單位竟然尚未檢測但報告已出。如上海市閔行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站和上海申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試驗室等的廢料堆內有多組混凝土抗壓試塊未經檢測已出具檢測報告。此外,諸如檢測資質和人員資格不健全,便對外承攬檢測業務;無證人員在檢測報告上簽字;原始記錄既無委托編號、檢測日期,又無檢測人員簽字;檢測數據隨意涂改,檢測資料不全,歸檔混亂等違規現象也時有發生。
檢測報告歷來被視為建設工程實物質量的“眼睛”,眼睛一旦失明,如何判斷質量優劣?為此,上海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站長蔡健認為,《行政許可法》實施后,相當部分人士認為企業包括中介組織可以各顯神通。但這必須在一個基本框架下顯神通,這就是科學的態度。它至少蘊涵兩層意思,一方面要誠信經營,另一方面要崇尚科學。對檢測單位的要求則更高。而目前靠低價、出具虛假報告來參與市場競爭,只能是短期行為,甚至會葬送企業的生命。因此,檢測單位須將市場觀與科學觀有機地結合。蔡健嚴厲地指出,弄虛作假和出具假報告是檢測行業的大忌,必須嚴厲打擊。主管部門在打擊的同時,必須加大力度在檢測行業內普遍建立誠信機制。目前,先從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抓起,強調內部管理必須具備自律自控能力,并建立科學合理的監督手續,在檢測報告的程序方面嚴格把關。自然,加強隊伍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也是一項持久的活動。
為了規范檢測單位的市場行為,上海市安全質量監督總站決定對管理嚴格、檢測工作質量良好的上海新地海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檢測站兩家檢測單位給予全市通報表揚;對管理混亂,檢測行為嚴重不規范的上海市室內裝飾質量監督檢驗站、上海市閔行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站、上海申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試驗室及化工部基礎工程研究檢測中心上海分中心4家檢測單位給予全市通報批評的處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