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與我國計量能力的提升息息相關。計量被譽為工業生產的“眼睛”。世界工業發達國家把計量檢測、原材料和工藝裝備列為現代工業生產的三大支柱。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催生產業重大變革,不斷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也給計量提出了許多新需求、新挑戰,迫切需要計量在測量精度、測量方式和測量數據等方面不斷提供更加精準、更加極端、更加快速、更加泛在的服務,特別是要聚焦產業實際發展需求,提供產業計量測試技術服務。從2013年起,我國開始在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部署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的構建工作,深入聚焦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和需求,匯聚各方資源和力量,加強產業專用測量設備、測試技術和方法的研究,不斷取得突破和進展。目前已在航天領域批準籌建國家運載火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航天器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航天信息技術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航天動力產業計量測試中心4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各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不斷調研了解產業需求,聚焦產業發展核心瓶頸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產業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服務,幫助中國航天在2018年完成豐碩成果:嫦娥四號探月、北斗三號組網、發射次數首次獨居世界第一。
國家航天器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完成火星車模擬發射過程內外壓差測試任務。航天器在空間工作的過程要經受嚴苛環境考驗,需要特殊的熱控設計,以起到集熱和保溫作用。中心克服了高精度標準器真空環境應用、小型標準器的減震設計等關鍵技術,在火星車型號測試面臨的測試精度要求高、任務時間緊、測試環境差等難題的情況下,完成工裝設計加工、減震結構設計、測控軟件編寫及集成、校準、綜合測試等工作,并圓滿完成現場測試技術服務。
中國火星車外形
國家航天信息技術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以時頻技術為基礎,全方位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精確的時間頻率基礎產品和計量測試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而高性能原子鐘和精確時間頻率測量設備作為導航系統的核心,對導航精度具有決定性作用。國家航天信息技術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作為我國唯一同時開展晶體、晶振、頻率源、氫原子鐘、銣原子鐘、銫原子鐘、時間頻率測量設備研制以及時間頻率計量測試服務的專業研究所,為北斗導航系統累計提供幾十臺星載氫原子鐘和星載銣原子鐘,幾百只宇航級別晶體和晶振,產品歷經系統設計、驗證、試驗、組網所有階段。
國家運載火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突破了火箭發動機研制生產中噴注器環小孔的多項關鍵測量技術,實現了多傳感系統全參數精密標定及數據融合,實現了噴注器環小孔復雜結構多參數準確、快速測量,有效促進了工藝水平提升,保證了型號發動機產品質量。
火箭發動機噴注器環小孔自動化掃描測量系統
國家航天動力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針對液體火箭發動機地面冷試驗動應變參數測量原理和需求,研制一套基于光纖光柵傳感器的動應變參數測量校準系統。該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通道數,滿足測點多、簡化結構的需求;光纖光柵傳感器抗干擾能力強,可以盡可能地提高其測量準確度。
航天科技是國家戰略性高科技產業,是國家安全和現代化國防建設的戰略基石,是綜合國力和大國地位的重要體現。航天領域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航天領域產業計量核心競爭力,助推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變。
2019年中國航天日宣傳畫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1-24
2024-12-13
2024-09-27
2024-04-17
2021-12-17
2021-08-02
2020-09-27